欢迎访问新疆纵横翻译公司官方网站!找翻译,就找纵横翻译!!
6S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

0991-2328798/2836316

快速咨询

×
  • 12年5S/6S管理咨询经验12年5S/6S管理咨询经验

曹雷:译制人员不该有配音腔,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物

发布时间:2025-07-15发布作者:admin 关注人数:0



2018年9月16日下午,著名表演艺术家、译制导演曹雷先生在上海图书馆讲述了译制《战争与和平》背后的故事。讲座之后曹雷老师接受了观察者网的采访。


观察者网:曹雷老师你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采访您的机会。刚才您在演讲中提到,现在电影院对译制片的排片和以往相比少了很多,而且现在的年轻一代更倾向于看原版的外文片,那么这个情况对译制行业的冲击有多大?您能稍微谈一下吗?


曹雷:这个问题没法让我来说。我对此没有更多的调查。现在的电影院可能是出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放不了译制片。上次我们配了一部电影叫《爱在记忆消逝前》,很多电影院就没法排。


很多电影看原版反而不如看译制片有感觉。我刚才也提到我们配的法国片子《欢迎来北方》,我们是拿方言来配的。


如果这部片子电影院放原片的话,那一点儿感觉都没了,因为语言和剧情是相关联的,原版电影的对白也是法国方言,这光靠打字幕是打不出来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很困惑。我很希望大家都去影院看一下我们配的那部东北大碴子味儿的法国片《欢迎来北方》。


观察者网:不少观众对译制片中所谓的“播音腔”印象很深,大家觉得译制片就是有固有的一种腔调在里面。可能跟您刚刚的说法是一样的,可能是为了对口型,但是如果说是为了对口型的话,那么它讲成这个中国话的时候,用我们正常的普通话发音也是完全可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腔调呢?是不是译制片存在这样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固定的一种腔调?


曹雷:没有,我可以回答你绝对没有。译制片是不应该有这样一种腔调的,但就是有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一位外国人说话一定要用洋腔洋调翻译出来,没有哪个外国人说话是带我们这个洋腔洋调的,而且外国人不但来自不同国家,而且有不同阶层和不同的性格,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不同的特点,不会是同一种腔调的。


有人说朗诵要有朗诵腔,我就不同意。朗诵不同的作品,你是代表作者在那说话,怎么会有腔呢?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也许他以为这么说话,什么样的角色都拿这样的腔调说话,他就不要去研究角色了,他就不要去区别各种不同的人,他就不要走到作者那个角色心里去了,他只要拿这个调子出来。我觉得这是一种对译制片的误解和歪曲,我是坚决反对的。


我配了包括从我们厂里正经的电视台的参考片,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片子,如果从配音说起来我配了不下好几百部,好几百个角色,但是我自己认为我配每个角色,我都是要根据塑造的那个角色来揣摩,走到他们的心里去,我用人物来说话。包括现在我在舞台上演戏,我演过外国的,演过俄罗斯的,演过英国的,演过坏人,演过老太太,我演过中国农村的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也没有拿一种腔调来说话,我演外国戏,也没有用同一种腔调说话,这个人物就是这个人物。只有一种腔调我们就把他那个叫做业余的。


但是有一段时间,很多业余的都以为只要拿一种腔调来配配音,就可以配外国电影,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配音腔,这恰恰是在我们专业当中一再跟大家说要反对和要警惕的,我们不能有配音腔。我不知道你们看过《虎口脱险》没有,最近《虎口脱险》的译制片导演苏秀老师,获得了法国的勋章,明天在法国领事馆授勋。这是译制片的一个好消息,这说明他被法国人所承认,他们觉得虽然说的是中国话,但这是跟他们原篇很吻合的。那么我们于鼎、尚华,这两位现在都不在世了,我当时看他们配过别的戏,尚华是山东人,说话带一点山东口音,但是我觉得他配的各个角色并不都是一样的,不是一个腔调。


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文化跟国外的文化交流是断流的,虽然这十年当中我们还配了不少内参片,但是内参片是不拿出来的。那十年过去之后就开放了,大量的外国电影进来,我们在译制片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很多外国片可以不通过正式的租赁公司来,有其他各种渠道。再加上电视也开始放外国电影,于是就有很多人没有经过正式的训练和职业培训以为我只要拿这个腔调上去就可以。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理解,这也正是我们厂在工作当中尽可能要把它戒掉的东西。我们有的演员就习惯用一个调子,我们就觉得这个演员路子太窄,我们得让他改,我们得让他配不同的角色,让他把他那种所谓的配音腔给改掉。每个人说话都不一样,他是这个人物,你就得根据他的特点来说话。


我跟他们合作的片子叫做《苍穹之昴》,讲的是慈禧太后时候的故事,这个电影是中日合拍的。演慈禧太后的演员是日本人,叫做田中裕子,她是用日文演的。这个电视连续剧很长,二十多集,那最后完成的时候,慈禧她说的是日文,必须得配成中文,于是他们那个电视剧的摄制组就找到我,让我去给他配这个慈禧。另外,慈禧边上还有几个演员也是日本人,平田满啊,还有几个也是日本演员。


我去配音的时候还有很多是中国的角色,他们在北京请的都是北京的演员在那配,因为我要配慈禧,他们单独给我一个房间,让我做功课,自己数口型。因为慈禧是日本演员,数完口型我就根据中文的剧本把它编成中国话。


结果在配这个配音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北京的演员,他们配的是片子里边的中国人,他们看着我在那做什么东西,在那数什么,他们不知道,就跑到我那个小房间里的时候问我说:“曹老师你在干嘛”,我说我在数口型。他说:“什么叫数口型?”


我说:“她这不是日文吗?我得把它编成中文的台词,她这个嘴巴动了多少下,那个语音节奏有多少,我得根据她那个节奏,把它编成中文台词,原来我们的中文词基本上是不能用的,跟他这个节奏是不合的,他说的是日文”。


他们就说:“你还做这个工作?”我说“那怎么着?那你们配外国电影怎么办?”他说“我们没人做这事儿”。我说“他那个一会儿说的快一会儿说的慢,他那些音节那么多,你怎么办?”


他说“他们就给我们一个翻译的一个本,到时候他说的快,他那个语言节奏多,我们就赶着点呗,他那个少我就撑着点呗”。人的语言,人的心理节奏的反应,着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然后有的人就会说话很快,这个是这样的,不同的个性,他语言结构都有变化。

现在国内影视界出现了一些很不好的现象,比如很多演员连基本的台词功夫都没有,只能靠后期配音,这种风不可长。很多演员连台词都不说了,开拍的时候直接说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只要嘴巴动即可。语言是塑造人物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不说台词,心里没有对角色的理解,怎么让别人给你搭戏搭的好?对此我是很反感的。


一个角色,说到伤心处眼泪就会出来,哽咽。如果你连话都不会说,怎么能配合角色的场景哭出来?一句话可以包含很多种感情,数数字是不可能表达出这一点的,能数出哽咽的感觉吗?


没办法,现在这也是商业化造成的,这样是出不了好演员的。


我在舞台上塑造过很多人物形象,虽然不是以电影电视剧的方式,影响力有限,但我塑造的人物是能站得住的,有光彩的。比如我演过慈禧、宋庆龄,还有很多阿加莎作品中的很多角色,从高高在上的庄园主到低微的女仆,我都可以把她演好。


我还演过孔繁森的夫人,拿了白玉兰奖。但有好几个剧组拍戏都过来找我,我都拒绝了。我不知道你们在这个戏里是怎么把握角色的,跟我的理念是不是一样,比如我在拍戏的过程中很努力的演戏,他们在哪儿数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怎么能搭戏?还有剧组最后居然要找配音演员给我配音,所以我现在不太愿意涉足这些领域。


我的年龄摆在这里,不再需要多大的事业再发展,如果仅做配音就要把它配好,也不想去做一些违心的事情。


现在我们正在策划阿加莎的广播剧《谋杀正在直播》,还有我们配的那部法国电影《欢迎来北方》,欢迎大家走进剧场和影片,来看看我们的新作品。


观察者网: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观察者网 武守哲采访整理)


欢迎您游览新疆乌鲁木齐市纵横语言翻译有限公司官网,我们专注于英文、俄文、维文及哈文等各类型领域的文章翻译;若对本文章内容不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与您企业、行业相关的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快速寻找解决办法:

1)、工作时间可拨打咨询热线:0991-2328798,进行快速咨询;

2)、点击左右两侧“在线客服”,可快速与客服人员进行在线咨询;

3)、填写左侧或下方的“需求表单”,可快速与高级顾问进行一对一的在线咨询;

4)、非工作时间点击左下方的“请您留言”,填写您的联系电话及咨询需求,我们将快速安排高级顾问为您解答;

5)、欢迎光临新疆乌鲁木齐市纵横语言翻译有限公司官网,为您提供在线问题解答、学习交流、资料下载等帮助;